1
 首页  期刊介绍  最新动态  特色栏目  期刊目录  规章制度  投稿指南 
您的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迎评促建应知应会(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常识篇》

时间:[2025-02-03]  来源:

2025年4月起,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既是对学校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方面的综合检验,也是学校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开创新的发展局面的宝贵机遇。为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深入理解和把握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做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支持评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即日起官微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系列介绍,今天推出首期《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常识》。


01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一项持续推进40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督促高校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综合性管理手段,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02    

新一轮审核评估16字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0       3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0       4    

我校本轮的评估类型是哪一类?

   

 
我校本次参加的是第二类第二种评估,即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0       5    

评估分类是给学校分等吗?

   

 
不是。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多样化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出“两类四种”评估方案,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对质量保障的需求。这种评估分类并非给高校分层、分等更不是给高校贴“标签”。参评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情况自主选择最适合的评估类别。“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以5年为周期,为学校的变化发展留下了调整上升空间。高校可以在这个周期内选择一种类型来接受评估,到了下一个周期,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另一种类型。学校人才培养可以以一种类型为主,不排除部分专业按另一种类型培养,即: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不排除有些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也不排除有些专业培养学术型人才。  
0       6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步骤。  
0       7    

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实现一校一案。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  
0       8    

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多维立体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建立了以   《自评报告》   为主体,以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   3份过程性报告和   《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   3份   结果性报告   为两翼的“1+3+3”多维立体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更加全面、客观、系统地呈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  

《自评报告》由学校撰写并提供,《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为基础编制而成的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是面向学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报告,从一线师生视角检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反映学校本科生就业整体情况,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常态监测。《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分别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角度量化反映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外部评价结果。

 
0       9    

新一轮审核评估,需要准备哪些相关材料?

   

 
学校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一是基本材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三是《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他佐证材料等。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10    

学校在线上评估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校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一是基本材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三是《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他佐证材料等。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11    

 

学校在入校评估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

   

 

入校评估时间为2-4天,基本流程包括:入校评估前,专家组组长与学校协商入校考察时间、天数、环节和重点考察内容等,学校提出是否召开评估说明会(评估第一天)。准备好自评材料、专家案头材料等。入校评估期间,学校根据专家评估考察任务,配合做好听课、访谈、调阅等安排,与专家组商定是否召开专家意见交流会(最后一天)。入校评估结束后,专家组成员离校,学校协助做好经费决算、入校评估材料整理等工作。

12    

需重点关注的“红线”“底线”要求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国家基本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规定,在指标体系中设置“红线”和“底线”要求,体现国家对所有参评学校的刚性约束。   在定性指标中   ,通过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的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关注高校办学“红线”。   在定量指标中   ,通过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统一必选项”,列出了办学“底线”标准。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  
13    

 

什么是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以本为本”是指大学应   以本科教育为根本   ,“四个回归”即“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14    

 

什么是“三个不合格”?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15    

 

什么是“八个首先”?

 


 
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16    

 

什么是“四有”好老师?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   理想信念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   道德情操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   扎实学识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   仁爱之心   。”  
17    

 

什么是“四个引路人”?

 


 
  2016年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18    

 

什么是“四个相统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9    

 

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OBE强调4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了解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上一条:学报编辑部组织观看“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活动江西宣讲报告会”

下一条:迎评促建应知应会(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校情校史篇》

关闭窗口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版权所有